2016年,中国创业者应该跟硅谷学习什么?
日期:2016-12-23 / 人气:
在这个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公司会在两三年内迅速崛起,诞生更多的独角兽公司,并且赶超美国的时候。2016年春天,李开复率领35位创业者CEO去了一趟硅谷。硅谷之行结束后,整个访问团有了共识,他们清楚地知道,即便是有美国杂志用雷军做了封面人物,开始讨论是不是该Copy from China,中国创业者依旧有很远的路要走,要向硅谷学的东西还有很多。
在创业氛围火爆的中国,创业者们应该向硅谷学什么?硅谷之行以十天的走访和参观结束,李开复建议同行的35位CEO每人写一篇总结,总结他们学到的三件事情。出人意料的是,大家总结的都没有技术这件事情,尽管他们刚刚参观了伟大的苹果、Google、特斯拉等公司。
从这些伟大的公司上学到的,不是国内多数创业公司关心的打造产品、吸引用户、搞定VC。李开复在新京报主办的“寻找中国创客”活动上,分享了35位CEO的收获。
第一,引领公司的文化使命
硅谷之行,在外人看来重点关注的必然是Google、特斯拉、Facebook等享誉世界的公司,但35位CEO却认为,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居然一家估值200多亿美金的网站——Airbnb。关于这样的网站,普通人会这么想:它的成功不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吗,要是再回到那时候,我也能做出来。但是结束了参观后,有人这么感慨:凡是抱有上一种想法的人,只要来参观一次Airbnb,相信他就不会这么想了,而且不敢跟Airbnb去竞争。
那么Airbnb到底强在哪里?技术、产品、推广、大数据、变现能力似乎都没有好到让对手不敢竞争的地步,归根结底,这家公司是赢在了公司文化上,这种公司文化基本上就三个字:Be a host。是一种,无论走到哪里,都希望给你归属感的文化。
回到Airbnb的产品,无论是网站、照片,还是用户投宿的每一个房东,他们都不是仅仅为了赚点外快,而是精心让自己的情感融入提供的东西,让用户真正享受宾至如归的体验。
Airbnb的会议室跟别的公司有所不同,而是复制某一间租出去的客房,让公司试图接近用户的感受。这就是公司文化的核心:每一个领导、员工、房东都要做好自己的职责。
比如在30多人参观的时候,就会有4位员工扮演导游,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被照顾到;比如在做产品的时候,会让每一位访客都留言,通过他们去判断一位房东是不是能留在平台上。因此每年有超过一万名访客都成为了公司的粉丝。
公司文化有一定的独特性,这种文化并不是适合任何一家公司。苹果走到今天,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他封闭、隐秘的文化,苹果公司的门卫对访客说的第一句话是“请勿拍照”。走进苹果公司,就如同进入飞碟,在会议室可以拍照,但能出现在照片上的,也只是乔布斯的巨大照片了。
苹果的文化并非不尊重访客,而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以设计为主的公司,很容易被模仿,因此必须打造一种隐秘的文化。
访问团在跟Facebook、Google的员工聊天的时候,曾问他们是否跟苹果公司的员工打过交道,他们的回答都是“我不认识苹果公司的人”。
在特斯拉,访问团看到的是科技愿景成就美国梦的真实写照,访问团坐着迪斯尼或者环球影城那样的过山车进行了参观,热爱特斯拉的员工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,他们拥有一架400万吨的机器,能够在几秒钟之内把铁块压平。
这是一个机器人为生产主力的工厂,里面少数的人基本都是负责编程的码农,因此可以说这是不可比拟的强大的科技文化。
在用分享让世界变得更开放、连接更紧密的Facebook,公司更像一个非常美丽的downtown,里面有咖啡厅、游戏厅。这里丰富的留言,似乎构成了一张把世界公民联结在一起的美丽地图。
回过头来看中关村的大部分公司,那里是一大堆椅子、一大堆员工,客气一点的公司可能会放一些花点缀,让大家觉得很温馨。但这并不是用心打造的,符合我们想打造的文化的工作环境。
而硅谷的公司不只拥有一种代表科技、分享、开放的文化,而是有非常好的土壤,基于科技、分享和开放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苗子,发展成很多伟大的公司。
伟大公司都有非常清晰的使命和文化,Airbnb的企业文化是友善、归属感;Google的使命是组织全球信息,文化是自由、民主、精英。创业者们有没有想过,你创立的公司文化是什么,使命是什么?有没有想过你找到的所谓的文化只是套话或废话?很多大型公司,会很官僚地拿出一些冠冕堂皇的文化和使命挂在公司门口,如果领导在附近,员工不会说什么,但在私下,大家都会讨论那种文化,说“骗谁呢?”
一直这么强调文化,那么公司文化该用来做什么呢?
第二,招揽顶尖人才
1998年的时候,李开复就回答为什么要顶尖的人才?他在《我的人才观》里认为,“在工业社会里,一个最好的、最有效率的工人能多生产出20%或30%的产品;但是在信息社会里,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,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%甚至1000%的工作。”
顶尖的人才有多厉害呢?
第一位要说的顶尖人才是Marc Andreessen,他做了第一个浏览器;后来在没有云计算的时候,做了云计算;他做的第三件牛事,是开创了现在硅谷最火的VC公司。李开复认为,自己的创新工场比较像这家公司,因为他们对科技都有更多的掌控和趋势的了解。
第二位要说的是Avie,他是乔布斯旗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。苹果的崛起、后来苹果电脑里的软件都出自Avie之手。
在电影《乔布斯》中,乔布斯被逐出苹果公司后,说了这么一句话,“等Avie写好了操作系统后,苹果就必须把我买回去了”。不能写程序的乔布斯之所以伟大,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会写代码的Aive。
对于这样的顶尖人才,创业公司该给他们多少股份呢?给5%多吗,20%合理吗,这个答案值得每个CEO好好考虑考虑。
用最好的文化给优秀人才放权,使他们创造最高的经济收益。因为顶尖人才在公司早期特别重要,微软研究院或者Google工程师队之所以做的好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汇集了这一批超级厉害的能人。
怎么样做好人才的管理呢?
一,作为创业公司CEO,应该把30%的时间花在人才上,其他时间用在树立公司的文化、让自己更强大,这三件事情应该占到CEO80-90%的时间。因为初创阶段的20个员工是那么重要,所以CEO要抽出更多时间来找适合公司的人才。
二,对这些人才要做到财散人聚,对这些人才一定要慷慨,要把公司的股份、要把很好的利益让给他们。要随时记在心里,公司值100万美元时,你占80%;公司值1000万美元,你占20%,你会选择哪一个?
三,随着公司壮大,你一定要非常清晰的了解10%的核心员工。在国外有一个说法,如果你的公司碰到了问题,大船可能要沉了,但是你还有很少的资金,能够二次创业,这个时候你只有小小的救生艇,只能放10%或者5%的人在里面,你必须要清楚这些人应该是谁?并且对他们要有相当程度的认可,要给他们很好的待遇,要了解他们想要什么,放权给他们。
四,在Google、微软、苹果,基本这三个公司都相信,一流的人雇一流的人,二流的人雇三流的人,所以当一个二流的人进入你的公司,你就开始往三流走了。尤其创业公司每年5倍、10倍的发展,这是很危险的。因为一流的人是有自信的,觉得你这方面比我强,我别的方面可能比你强。但是二流的人是没有自信的,他要找一些软弱、管得住、不敢挑战他权威的人,所以三流的人再进公司,你基本就没戏了。
当然这不见得适合每个行业,如果你做一个工厂,你要雇一批知识型的人才也许不适合。
五,作为一个聪明人,你想怎么被管理,就想怎么去管理人。一个聪明人要认知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,而且不但自己理解,老板也理解,所以在鼓励员工方面,老板光发钱是不够的,空说Good job是不够的,作为老板一定要了解你的员工的技术的成就牛在什么地方。管理者花点时间理解,会对员工的激励比什么都大。
另外对员工的放权也很重要,一个优秀的CEO要对公司方向有非常清晰的掌舵和把控,但是对于如何去执行技术、产品、销售、市场,应该交给不同的人去做,给他们非常大的发展空间。一个什么都要管得很细的老板,是没有办法留住一流的人才的。
第三,创始人要拥有这些能力
一家公司能不能达到百亿级市值,光有伟大的文化和顶尖的人才是不够的,一个平庸的CEO无法带领天才团队打造伟大产品。
Facebook投资人Yuri投资了刘强东、雷军等人,问及他所投的百亿美金公司有什么特点,他的回答令很多人惊讶,他说这些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,他们的CEO共同的特点就是偏执、强大,他们绝不是四平八稳的。你找一个超级职业经理人,某某公司的总经理、VP,他们会管理,能带大团队,又懂得产品和文化管理,但是他们不够偏执、自信和强大,因此做不出百亿美元的公司。
回想这一次硅谷之行,见了这20多家公司,到底有多少强大、偏执的人呢?
扎克伯格,要吃肉就自己杀
Facebook正在占领全球市场,但是还没拿下一大片土地,为了拿下这块市场,扎克伯格做了很多努力,他学习中文;参加清华经管学院的董事会,用中文演讲;还邀请领导参观自己的房间,展示自己读过的有中国特色的书籍。无论Facebook能否进入中国,扎克伯格用自己的行动在展示强大、自信、偏执的一面。
作者:admin